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出租车后排乘客端显示屏。
这几天,重庆、武汉有市民发现,自己打到的出租车上不仅没有司机,也没有安全员,而是全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
原来,重庆、武汉两地率先发布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允许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社会道路上开展商业化服务。
无人驾驶,真的来了。
近期,全国多地关于自动驾驶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8月1日,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了自动驾驶相关的责任主体;7月,北京市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允许主驾无安全员、副驾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投入运营……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显示出对国产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与期待。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已在多个城市实现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
目前,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无人驾驶车辆乘坐体验怎样?近日,记者来到北京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一探究竟。
“越来越像老司机”
记者用手机APP叫了一辆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天正下着雨,会影响它的发挥吗?记者对这次体验多了些好奇。
闪避、加减速、左右转弯,车辆行驶平稳顺畅。碰到前方一辆大货车行驶较慢,AI一个变道提速果断完成超车,时速达60多公里,略低于该路段限速。“已经几个月没碰到需要接管的情况了,越来越像老司机。”坐在副驾驶位的安全员小张告诉记者。
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前进方向信号灯已变黄灯,AI选择匀速通过而没有停下。“它会综合判断道路情况和自己的行驶速度来做决策,刚才四下无车,完全可以安全通过,这样更符合人类司机的驾驶习惯。如果停下来,就是个急刹车,乘客体验也不好。”小张说。
在雨中,不仅人的视线会受到干扰,自动驾驶车辆的“眼睛”也会受影响。对自动驾驶系统来说,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雷达波在内的传感器就是“眼睛”。
“如果不能准确识别和过滤水花,自动驾驶会遇到麻烦,影响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说,“利用多传感器深度融合技术,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具备了超越人类的障碍物检测、分类、追踪和场景理解能力,在不同路况、天气和环境中都能准确‘看’到周围世界,配合先进的软件算法就能保证行车安全。即便碰到暴雨等极端天气,自动驾驶车辆也能安全行驶。”
雨天发挥稳定,人工智能“老司机”在夜间表现又如何?夜幕降临,记者继续体验,这次换了辆百度的Apollo——自动驾驶的另一个“明星”。
遇到穿越马路的行人,提前减速避让;左转时对向车辆较多,确认安全后再迅速通过;密集车流中保持匀低速行驶;道路畅通时加速通行不犹豫……Apollo表现不错。
“夜间行驶是自动驾驶需要突破的场景难题之一,光线不足导致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较暗,复杂的路况也会使车辆感知、预测、规划、控制等模块面临挑战,夜间运行更考验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百度汽车机器人部总经理徐宝强说,“Apollo商业化自动驾驶技术受光照和天气条件影响越来越小,正在逐步突破场景局限。”http://www.rrbj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