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注重把工作重心由抓改革进度转向提质量、求实效,精准动态高效推进补短板强弱项工作。
截至9月初,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改革工作台账完成率均超过98%。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99家国有企业进入2022年世界500强,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47家;发电、航运、船舶等行业中央企业主要效率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航天、深海、能源、交通等领域涌现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国有企业实力活力持续增强,离不开三年行动的深入推进、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中煤集团全面梳理评估各企业党委决策和前置研究讨论“两个事项清单”质量,针对清单内容与实际结合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督促企业修订完善。同时,出台专职董事履职指引等制度,不断提升董事队伍履职能力,更好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今年前7月,中煤集团实现收入1735亿元,同比增长15.4%。
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清晰划分权责。三年行动中,中国一汽着力理顺母子公司管理关系,坚持授权、监管“两手抓、两手硬”,在战略、产品、工程等18个领域,明确总部审批事项、授权分子公司事项两类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绝大多数企业制定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各治理主体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正在形成。
——三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在中国大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已经实现全覆盖,管理人员退出比例从2021年的0.43%提高到目前的2.79%;加快实施市场化用工制度,劳动合同、岗位合同管理和全员绩效考核实现全覆盖,员工市场化退出率达到1.3%;完善分配机制,二级企业人均工资增、降幅度差达到20%,子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绩效年薪最高与最低倍比分别达到2.04倍和2.86倍。
目前,三项制度改革已在国资央企中大范围破冰破局,下一步将力争在各层级企业普遍化、常态化运行。
专业化整合稳步推进
三年行动中,国资央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实施了一批专业化整合项目。
有的在不同中央企业之间开展。8月25日,中国中检与通用技术集团所属检验检测企业正式实施专业化整合,中国中检股权多元化改革同步开启。专家认为,此举有利于推动中国中检做强检验、检测、认证、标准主业,围绕先进制造、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打造符合我国产业实际的技术标准和质量合格评定体系。http://www.rrbj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