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2022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成本在月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中的占比,从上年的0.5%进一步降低至0.45%,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从第三提升至第二,即在固定宽带费用负担方面,全球范围内我国为第二低。在移动宽带费用方面,我国同样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上年都有明显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宽带网络发展,把宽带网络定位为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各方共同努力,我国宽带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
信息通信行业登高冒险架设线路,为行政村铺就信息通信光网。
网络飞架南北
开创通信发展新局面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原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也被称为“悬崖村”,全村500人居住在海拔1400—1600米的山坳中,和外界的联系依靠一条落差近800米、沿悬崖峭壁几乎垂直上下的山路。2016年,电信运营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将4G网络接入悬崖村,这座大山深处的古村落真正步入信息时代,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在过去的几年中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四川凉山“悬崖村”建设材料及设备运输过程中,通信业建设团队在搬运设备。
这是我国网络建设中的一个缩影,为了让信息通信发展成果最大范围造福广大百姓,广大通信员工发扬敢啃“硬骨头”的精神,爬高山、穿林海、进荒漠、下海岛,把一座座基站建在崇山峻岭,把一条条光缆拉进千家万户,把一个个封闭村落带入信息社会。在汹涌奔腾的独龙江畔,他们溜索过江,冒着生命危险把通信设备一点点运到大山深处;在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他们迎风踏雪,挑战生命极限建成“信息天路”;在险象环生的广袤南海,他们乘风破浪,在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的环境下让通信信号穿越万里海疆……
冬虽浓,春终至。如今,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固定宽带完成“光进铜退”改造,逐步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跃升,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光纤端口达10.6亿个,是2012年的18倍。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5G基站规模达293.7万个,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实现“县县通5G”。
连续组织实施的9批电信普遍服务,累计支持全国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和7.9万个农村偏远地区4G、5G基站建设,推动全国行政村、贫困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通宽带比例分别从不足70%、62%、26%全部提升到100%,其中超过99%的村实现光纤和4G网络双覆盖,农村光纤宽带平均下载速率超过100兆比特每秒,实现全国行政村“村村通宽带”,贫困地区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网络支撑。http://www.rrbj01.com/